■戴德明说中文是澳大利亚排在英语之后的第二大语言。
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戴德明:
履职半年余,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戴德明(Dominic Trindade)说自己一直对广州保持着好奇心,“如果哪天不去问问题了,那就是应该回家的时候了”。在前不久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对记者表示,广州领导班子致力推进垃圾处理和制定更高垃圾焚化标准的努力令他非常钦佩。
中文是澳大利亚第二大语言
Hi广州:领馆前不久在暨南大学和红专厂分别举行了和澳籍华人相关的展览,你似乎非常重视这重关系?
戴德明:这是我们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在看到现代的澳大利亚的同时,希望让广州街坊看到华人在澳大利亚的发展历史。在过去四五十年,澳籍华人的话题鲜被提及,人们只有去墨尔本的中国文化博物馆才能看到,进而了解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来澳淘金华人的故事;最近三四十年,越来越多有中国血统的人从东南亚国家迁入澳大利亚,他们来澳或是学习,或是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为澳大利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其中很多人的祖辈来自广东。
Hi广州:如果说最早的中国移民意在谋生,你觉得现在是什么吸引了新一代的移民?
戴德明:这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父母也是移民到澳大利亚的,他们是高校学者,之所以从新加坡去澳大利亚,是因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莫纳什大学成立对人才的需要。和很多中国移民想法一样,为了自己和孩子,他们做出选择是因为澳大利亚意味着更好机会的存在,即便他们当时对于这个国家了解不多。
中国的竞争非常激烈,整个珠三角人口以千万级计,人们对空间和工作的竞争助推了中国经济的成功。在这里,大家都明白,必须要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成就;与此同时,就像以前的年轻人为了寻找机会而去深圳一样,有些人选择移民澳大利亚。在发达国家当中,我们是为数不多支持移民的国家之一。
而且,若去澳大利亚留学,他们会喜欢那里,会在那里工作和谈恋爱,所以很多这样的故事不全然是政策之使然,而是人类自己的故事。
Hi广州:想必这也是在墨尔本等澳大利亚城市并不鲜见亚洲面孔的原因,而且不难吃到各菜系中国食物?
戴德明:我在新加坡长大,我妻子也是新加坡人,我喜欢吃中国食物。中国移民带来各种风味的食物,除了以前的北京烤鸭和广东点心,现在还有云南菜和川菜等,很多澳大利亚人已经习惯吃中国菜,这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最喜欢清蒸鱼,这是吃鱼的最好做法,只要加点豉油和姜丝,非常新鲜。澳大利亚食材,中国做法,这种饮食上的融合搭配得天衣无缝。
Hi广州:你和来自中国的移民有过交流吗?
戴德明:是的,他们移民各有原因,举例来说,有人是因为喜欢打高尔夫。因为土地政策的不同,在广州打高尔夫需要加入俱乐部,但是澳大利亚很容易就能找到场地。很多人退休后选择居住在堪培拉东部沿海,他们喜欢在那里打高尔夫和钓鱼,其中也有来自中国的长者。
在澳大利亚,排在英语之后,兴许中文是第二大语言,这其中还不包括讲粤语、潮汕话和闽南语的澳籍华人,他们起码占澳大利亚人口的5%,这个比例在诸如悉尼等的大城市甚至还会翻番。
澳大利亚奶制品和牛肉都能在广州找到
Hi广州:任职广州数月,于你而言,你最想呈现一个怎样的澳大利亚?
戴德明: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化国家。仅就旅游来说,从华南地区过去非常方便,南方航空一天就有两个航班,而且是直航,10个小时左右,比去纽约和伦敦时间短得多。澳大利亚多数地区和中国的时差只有两个小时,柏斯的时区则和中国一样。对于因为担心语言和经历不足的,可以选择跟团;喜欢自由行的年轻人则可以租车出行,澳大利亚地理特征多样,除了大城市,游客还可以去塔斯马尼亚等更远的地方。
Hi广州:你认为华南地区的人们对澳大利亚了解多吗?
戴德明:这个我不太清楚,我指这是一个不错的问题。就拿塔斯马尼亚来说,这是个独特的地方,即便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也是很远的地方,澳大利亚大陆人从来没去过。当然,如果要去,可以选择从墨尔本搭渡轮去,不过航程较远,海况也不太好,游泳是肯定去不了的(笑)。
Hi广州:在过去几年,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数次来穗,能够将此理解为贸易将是广州和澳大利亚未来发展的重点吗?
戴德明:对于两个地区来说,贸易投资都很重要,我们会帮助两国企业寻找各种投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为在这里的澳大利亚公民提供领事服务,并为中国游客和留学生签发签证。在我印象中,现任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自去年八九月上任以来,已经访粤有六次之多。除此之外,澳大利亚外交部长还曾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创新与服务中小企业部长、新南威尔士州的官员也曾多次来访,所以两个地区着重的不仅仅是贸易。
Hi广州:广州市面上最受欢迎的澳大利亚产品是什么?
戴德明: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最多的是铁矿石和LNG(液化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在服务方面,教育和旅游很受欢迎,特别是旅游,中国应该是第一大外国游客来源。(停顿几秒)我之所以有所犹豫,是因为这个数量似乎还超过了无需签证就能进入澳大利亚的新西兰人。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的奶制品和牛肉等都能在广州找到。依我个人看来,因为气候等的因素,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专长生产食品,这是经济和贸易存在的理由。鉴于澳中两国经贸关系的长期发展和深化,两国应该在这方面更多合作,进一步加深物流和港口的合作建设。而且,也已经有中国公司开始投资澳大利亚农业。
■新快报记者 侯鹏飞 文/图
一家三代获批,畅行申根国 准现房